近期,浙江多所高校迎来领导班子调整。其中,盛况出任湖州师范学院院长;唐睿康履新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戴道锌担任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澎湃新闻注意到,3人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长期在浙江大学工作的经历。其中,盛况曾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唐睿康曾任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基础交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戴道锌曾任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近年来,在浙江高校中,拥有浙江大学任职背景的校领导正呈逐渐增多趋势。
以校长一职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曾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邱利民曾任浙大求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曾任浙大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韦路曾任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陈积明曾任浙大工业控制研究所所长;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曾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绍兴文理学院院长赵阳曾任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党工委副书记。
浙江高校中“浙大系”领导越来越多的背后,是身为经济大省的浙江补齐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甚匹配“短板”的努力。

今年3月,浙江大学与浙江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签署“1+1”战略合作协议。图片来源:“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
据教育部截至今年6月20日的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919所(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经济大省里,河南有178所,江苏有175所,山东有167所,广东有166所,四川有141所。浙江则是111所,排名各省份第12位。
除了数量不占优势,浙江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较为匮乏,特别是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的不足。目前,浙江仅有3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居全国第12名。而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和上海,各有16所和15所。同时,全省23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学科分布也不均衡,有21个在浙江大学。
做强高等教育进而跻身“高等教育强省”,成为浙江发力的目标。2023年的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提出大力实施高校“双一流196工程”;同年8月,浙江首次高规格召开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打好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这个“制胜关键招”,全力推动高等教育攀高峰、创一流。
去年4月底至12月初,浙江省委常委会在7个多月内5次召开会议,听取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在内的12所本土高校的高水平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意见的起草情况,并对各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浙江对1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实行“一校一策”,在资金统筹、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改革自主权。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集聚,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对数量众多的省属高校进行“提质”,正在成为浙江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特色路径。
在这场“突围战”中,作为浙江高教版图中的龙头和省内唯一的985高校,浙江大学显然将扮演重要角色。澎湃新闻注意到,浙江省委常委会曾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发展问题时指出,希望浙大进一步利用好综合优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浙江其他高校和学科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浙大频频向省内高校输送领导干部的举动表明,浙江正借浙大之力,为本土高校的发展提供干部人才支撑,从而实现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
浙江大学对省内高校的“帮扶”还不止于此。今年3月,浙大与浙江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联盟,并与各高校签署“1+1”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联盟章程和合作协议,联盟高校将以学科共建为主要内容,在人才培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构建全方位、可持续合作共赢关系,共同打造高水平大学发展集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