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在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表示,目前该所正在通过三步走,希望能够在2045年在上海做出第一个聚变的商业电站。
张杰透露,激光聚变的研究基地已经于2024年底启动建设,2026-2030年间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激光聚变的增益,另一方面要突破50赫兹聚变能技术关键的研发,到2030年前后,激光聚变的实践堆所有技术得到验证;2031-2035年,进行激光聚变的工程演示,最终希望到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

三步走规划。
张杰表示,目前谈到聚变,大家了解比较多的是磁约束聚变,其实激光约束聚变走得要更快一点。2022年12月30日,美国激光聚变实现了输出大于输入的点火,标志着人类的终极能源终于到来了。之所以被称为终极能源,是因为聚变的能量密度要远远地优于化石能源,燃料来源近乎无限,以及它没有放射性,运行绝对安全,没有碳排放。美国实现点火之后,在快速提高增益的同时,对高重频的技术进行研发,按照美国的能源发展路线图,预计到2045年将要实现商业的运行。

不同方案比较。
张杰介绍说,中国在激光聚变能源方面近年也有重大进展,在过去6年里,他所在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神光二的装置上进行了11轮大型联合实验,验证了中国方案,加热效率更高,更加可控,更加适合做激光聚变电站的主方案。目前聚变三乘积已经突破1.5×10的21次方,是目前为止除美国的NIF团队之外,在全世界聚变三乘积的数目最高的。接下来,团队将会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增益,希望到2028年实现点火,并在2045年建成一个50赫兹百万千瓦级激光聚变电站,维持200万人口城市的用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