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工业时代的能源故事,长期围绕着资源的获取展开——最初是煤炭,随后是石油和天然气。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今天这一故事正在发生转变。未来的能源竞争不再仅仅是开采油田和矿藏,而是掌握电池和储能系统的能力,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靠电力的能力将成为关键。风能和太阳能目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力来源,但它们的间歇性问题仍是制约因素:太阳并非时时照耀,风也并非总是吹动。缺乏储能的电网可能面临波动、停电及资产低效利用风险。因此,储能技术已成为清洁能源布局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竞争。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从家庭储能系统到大型公用事业项目均有广泛应用,成本迅速下降和部署广泛是其主要优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容量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锂离子技术。特斯拉、LG Energy Solution和CATL等企业推动了这一扩张。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尽管锂离子电池在短期储能中不可或缺,但它并非终极解决方案。该技术在超长周期储能方面存在局限,供应链依赖锂、钴、镍等关键金属,面临价格波动和供应风险,同时安全性和回收难题也不容忽视。
下一代储能技术正在崛起,目标是弥补锂离子无法覆盖的空白:更长周期、更低成本或更安全的储能方案。流体电池通过液态电解质存储能量,适合长期放电,代表企业包括Invinity Energy Systems和ESS Tech;重力储能利用多余电力提升重物,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发电,Energy Vault和英国Gravitricity在探索地下方案;热能储存则通过沙子或熔融盐储能,可兼顾工业和民用热能需求,欧洲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已在投资相关项目;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安全性高,也被视为固定储能的潜力方案,但商业化道路仍充满挑战。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这些技术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创新速度与资金投入表明,未来可能出现多项赢家并存的格局。
储能已不再是小众行业,而是吸引全球投资的焦点。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预计将增长十倍,吸引数千亿美元资本。各国政策也在加速推进储能发展,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税收优惠,并资助长周期储能示范项目;欧洲亦有类似激励。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储能竞争不仅关乎技术,还关系能源安全和供应链控制能力,谁能在关键原材料、生产能力和知识产权上取得优势,谁就有可能在能源新格局中占据主动。
未来电网的格局很可能是混合型:锂离子继续主导短周期储能,流体电池、热能和重力储能在长周期应用中发挥作用,钠离子电池则可能成为廉价、安全的固定储能中坚力量。AUS GLOBAL澳洲环球认为,储能不仅决定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更关乎能源安全和经济韧性。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发现能够在政策支持与供应链风险中实现经济规模化的技术和企业。储能,将成为决定清洁能源未来胜负的核心战场——不是油井或天然气管道的竞争,而是掌握关键技术,确保光伏不照时、电风停吹时仍能持续供电的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