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的北京,最低温降至0°C,清华园内的枫叶已被秋风染红。
大约上午11时,澎湃新闻记者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门口看到,为缅怀杨振宁先生而来的人已排成长长的队伍。其中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当天一早专程从天津赶来悼念杨振宁先生。

10月19日约11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门外,人们排队等待悼念杨振宁先生。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摄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一楼119房间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于10月18日-24日期间,接受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吊唁。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晚上9点。
6岁女孩提出和爸爸一起送别“科学家爷爷”
10月19日上午,四面八方的人闻讯而来,默默排着长队,有序进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走进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大门后,往左手边的走廊走去,能看到清华专门设置的“取花处”,“取花处”放着盛开着的黄菊与白菊。“取花处”附近的桌上,还放有纸和笔,供前来悼念的人留下姓名。

杨振宁先生缅怀室外设立的“取花处”。
19日11时许,原本只是计划在这个周日带6岁女儿陈鹤頔参观清华校园的陈先生,在女儿的主动要求下,和女儿一起走进了悼念的队伍。
走到“取花处”时,陈鹤頔和爸爸陈先生一人取了一朵菊花,并拒绝了爸爸帮她写下名字的提议——她要亲自写下自己这个笔画有些复杂的名字。

前来悼念杨振宁先生的人们留下自己的姓名。
离“取花处”几步远的地方,就是杨振宁先生缅怀室。缅怀室门口右侧的墙上挂着一束由黄、白菊花等扎成的花束。花束旁边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相框。相框内有一幅杨振宁先生照片及有关其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文字介绍。

杨振宁先生缅怀室门口墙壁上挂着花束和杨振宁先生相关介绍。
进入缅怀室,写着“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白字黑底横幅映入眼帘。横幅正下方,杨振宁先生的照片前,已经摆满了悼念他的人们献上的菊花。
像所有前来缅怀杨振宁先生的人一样,陈鹤頔和爸爸陈先生走进缅怀室,上前献上鲜花后,又退后几步站定,庄重地向杨振宁先生深深三鞠躬。
走出缅怀室,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装订成册的“杨振宁先生生平”,里面记录了杨振宁先生的成就以及为中国科技交流和进步等所作出的贡献。
从缅怀室出来后,陈先生告诉澎湃新闻,他前一天得知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时感到很惋惜。陈先生向女儿讲述了一些杨振宁先生的故事,并解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但他考虑到女儿还小,在参观清华的行程中并未计划带女儿去杨振宁先生缅怀室缅怀。
“结果我们在清华园逛了一会儿后,孩子主动说,希望和我一起加入缅怀杨振宁先生的队伍,送别‘科学家爷爷’。”陈先生表示,这让女儿的这次清华之行变得格外有意义。
中学物理老师专程从天津赶来,“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
在前来缅怀杨振宁先生的人群中,有清华在校学生、清华校友,也有陈先生父女这样的游客,还有一些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人。
当天上午,缅怀杨振宁先生的队伍中,一名清华大三男生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未能在校园中遇见过杨振宁先生,但了解过很多有关他的成就和故事,所以想来缅怀杨先生。
这名男生手中还握着一捧黄菊。他告诉澎湃新闻,他是清华机械系的一名大三学生,他的一名同学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这名同学得知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后很难过,因其本人无法赶回北京,所以在网上订了这束黄菊,托他在前来缅怀杨振宁先生时,代为献上。
一名清华校友从缅怀室出来后说,他是清华1991级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听闻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后很震惊。
这名清华1991级校友说,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为清华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多贡献。19日上午他和十几名校友一起回到清华缅怀杨振宁先生。
从缅怀室出来后,澎湃新闻还遇到了一位专程从天津赶来缅怀杨振宁先生的中学物理老师。
这名姓苏的物理老师告诉澎湃新闻,18日看到杨振宁先生逝世以及清华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的消息后,他临时买了19日上午7时许从天津到北京的火车票。
“为了到清华悼念杨振宁先生,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苏老师表示,杨振宁先生是他很敬仰的物理学家。作为一名青年物理老师,他常常向学生讲包括杨振宁先生在内的物理学家们的故事。
“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在难过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杨先生,通过我自己的一些行动来鼓励学生们向杨振宁先生学习。”苏老师说。
在悼念杨振宁先生后,他还计划拍摄一些清华校园相关的视频,在下周一的班会上,向学生们讲述这位物理学家与清华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