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期视角,顺周期与内需资产的配置价值已逐步显现。”近日,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王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24年9月政策转向后,市场流动性早已“活水涌动”。尽管当前资金仍集中追逐科技等资产,但他预期,随着未来房地产逐步止跌回稳、宏观经济企稳并仍具备韧性,顺周期与内需资产有望迎来表现机会。
对于后市,王乾对资本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他注意到,部分机构已有风格切换的考量,理性资金会在由流动性驱动的机会与由基本面催生的机会之间进行动态配置。
王乾坦言,精准判断风格切换时点难度大。但他指出,“当前顺周期和内需资产基本面与估值均处于低位,虽然其表现需要基本面改善作为催化剂,但长期的隐含回报已比较明确。”
对于港股,王乾认为可能存在多重利好:一是流动性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望为港股带来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二是投资者结构优化,南下资金定价影响力提升,外资影响相对减弱;三是企业基本面,部分互联网企业借助AI叙事重启及盈利预期修复,展现吸引力。
尽管港股市场今年以来已经历一轮快速上涨,但王乾表示,港股无论从估值、流动性及企业基本面角度看,仍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他关注港股互联网、消费服务等受益于市场情绪回暖且自身景气回升的细分领域。
展望四季度,王乾认为可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新质生产力两大方向。
王乾进一步分析道,一方面,“反内卷”政策的深化正推动部分行业竞争生态优化,具备技术壁垒、品牌优势或稀缺渠道的龙头企业有望迎来盈利质量改善和估值体系重构,其长期价值重估空间显著;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领域,AI技术迭代、国产算力、创新药和高端制造等方向或将持续孕育投资机会,展现中国科研实力和工程师红利优势。
关于市场潜在风险,王乾提示,当前科技领域部分细分方向已存在“过热苗头”;同时一些热门板块,部分项目早期、市场容量有限的公司市值过度上涨,也需注意退潮时的回撤风险。
谈及今年的市场分化,王乾并不讳言自身价值策略的“短期阵痛”,“逆向布局的资产,往往因阶段性瑕疵不被市场青睐,导致部分追求快速兑现的投资者离场。然而,对于着眼于长期业绩的资金而言,这种基于配置久期差异所呈现的机会,恰恰是长期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在高质量资产评判上,王乾认为长期投资本质是买对资产,优质资产是超额收益核心来源。这类资产多为行业内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但其竞争力来源因行业而异:如资源类行业依赖资源禀赋,消费品行业则看重经营、管理层及企业家能力。
同时,王乾强调始终重视在资产质量与估值之间寻求平衡,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若高质量资产估值过高,则会考虑减持,避免盲目持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