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合盛硅业公告,公司在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相较今年第二季度,上述三项指标环比分别增长19.42%、111.03%、135%。
合盛硅业主要从事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同时生产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从而形成协同效应的企业之一。
财务韧性显著增强
三季报中,尽管合盛硅业整体利润仍部分承压,但财务状况中现金流优化、成本费用管控改善、库存去化、资产结构调整等均释放出积极信号。
第三季度,合盛硅业销售毛利率为8.67%,与第二季度的毛利率0.22%相比明显上涨。
现金流是企业“造血能力”的核心指标。1-9月,合盛硅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2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大幅增长104.94%。该公司解释称,是降本增效、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量并清理库存及本期票据用于支付工程设备款减少所致。
截至9月末,合盛硅业存货余额为68.23 亿元,较2024年末的95.09 亿元下降近三成。
10月24日,合盛硅业在上证e互动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始终将优化资本结构与提升运营效率作为战略重点,目前已通过在部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资源协同与市场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环境变化,综合评估多元化资本运作手段,以保障财务稳健性并支持长期战略落地。”合盛硅业称。
种种数据透露出,合盛硅业正在积极通过“向内优化”抵御外部行业压力,财务韧性显著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合盛硅业在10月30晚间公告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参与对象限定为公司及子公司“中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共计不超过12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回购的公司股票。在行业周期波动背景下,公司选择以自有回购股份实施激励,推动员工从“打工者”向“合伙人”角色转变,是公司深化内部治理改革的举措之一,也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外共振,行业暖意渐显
事实上,目前合盛硅业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也迎来改善。
随着厂家出货意愿下降、部分产能被动出清,工业硅价格止跌转入底部震荡,三季度后伴随需求回暖,价格呈现一定的上行态势。
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主要在新疆区域,形成低成本电力+石英砂矿产的护城河,其工业硅单吨电耗降至万度以下,较行业平均低15%以上。新疆地区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合盛在工业硅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作为工业硅主要下游产品,多晶硅多应用于光伏行业。上半年,在政策驱动下,产业链价格呈现跌势放缓特征,但整体各环节市场价格持续低于生产成本甚至现金成本,各环节企业均维持较低开工率。
进入三季度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声音不断加强。目前中央层面正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链“反内卷”,重点整治多晶硅环节。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其中同样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加强质量监管,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多晶硅均价已经升至5万元以上。且叠加丰水期,整体产量环比有所增加。多晶硅的价格回暖将进一步传导至上游,有望带动工业硅的销量与价格双重改善。
有机硅行业方面,目前整体呈周期性波动,因行业突发事件因素影响叠加,有机硅价格呈现涨后维稳,回调后渐趋平稳的阶段性特征。
百川盈孚判断,当前有机硅市场仍受制于利好支撑不足的局面,下游需求不足,终端采购态度偏谨慎,市场成交价格始终在低位区间徘徊。不过十月市场存在积极变量:部分装置处于检修期,且十月尚处传统旺季,下游备货存一定增量空间,预计十月市场将小幅震荡走高。
未来,有机硅还有望受益于新兴领域需求的持续释放。例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密封胶、5G 基站散热硅胶、电子电力绝缘灌封胶等细分领域的需求增量显著, 同时传统应用领域中的医疗级硅胶、航空航天耐高温材料、纺织助剂等创新场景不断拓展,共同驱动需求增长。
同时,这将有效带动上游工业硅需求增长,未来或对其价格形成支撑。
护城河稳固,奠定增长基础
华创证券此前判断,合盛硅业是工业硅行业龙头,且位于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同时公司目前碳化硅、硅基新材料等成长赛道拓展,业绩具备较大成长性。
合盛硅业仍在研发等领域持续投入,其前三季度投入约3.7亿元。
此前财报透露,合盛硅业目前在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0 度人体硅胶、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这些都为公司未来在硅基新材料赛道上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构建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碳化硅技术领域,合盛硅业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突破了关键材料(多孔石墨、涂层材料)和装备的技术壁垒。公司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在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已追赶上国际龙头企业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5%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8%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此外,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12 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顺利,目前正常推进中。
现金流优化、库存去化等内部改善举措下,合盛硅业单季盈利,业绩已显复苏态势,待其在建产能陆续落地、加之碳化硅技术突破,更增添了长期发展的底气。
不过,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犹存,后续需持续行业需求和光伏产业链反内卷情况的发展。但整体看,企业内外共振下,合盛硅业净利润有望加速修复,该公司也为硅基行业拐点到来提供了重要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