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创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始终不变。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以及化工产业从‘量’到‘质’的转型,都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目前赢创在华销售额约占全球10%,公司计划到2032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5%。

赢创大中华区总裁 夏赋良
夏赋良指出,进博会已成为中国连接全球产业生态的关键平台,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中国,更辐射全球。借助这一平台发布新品,对赢创的业务增长至关重要。作为第三次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赢创今年带来了11款创新产品,覆盖消费品应用、医疗健康、工业应用三大领域,其中4款为全球首发,2款为“全球首发+本土研发”,展示了其深耕中国市场、赋能产业可持续升级的承诺与成果。
本届进博会,赢创还达成了多个领域的战略合作。在循环经济方面,赢创与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签署协议在陕西榆林共建“榆林赢创融合科创中心”,聚焦催化剂、氢能、煤化工与精细化工领域的清洁生产与低碳循环技术。
在消费品市场升级方面,赢创与中国本土运动品牌361°联合发布了第二代Mass Balance低碳环保跑鞋飞燃5。该鞋款中底采用赢创的VESTAMID®ECO E40尼龙12弹性体发泡材料,兼具“轻量化”与“高回弹”的特性。
该发泡材料还实现了全链条减碳。据介绍,赢创通过“质量平衡法”与化学回收技术,从废旧轮胎等废弃物中裂解提取丁二烯单体实现原料再生;在工艺生产环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使整体碳排放降低约70%。产品通过第三方专业认证,确保产品含50%可回收原料,并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全流程追溯,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绿色闭环。
赢创是一家全球性化工公司,总部位于德国,业务遍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销售额达152亿欧元。上个世纪70年代,赢创开始在大中华区进行生产布局。
谈到在华发展,夏赋良指出,中国化工品产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为42%,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未来3至5年,赢创将聚焦生物基解决方案、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三大方向,持续加大在华固定资产和创新方面的投入。
夏赋良认为,创新对赢创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赢创上海创新园是赢创全球六大核心研发基地之一,已汇聚800多名员工,设有近40个实验室,包括全球唯一的锂离子电池中心。他透露,公司计划2026年在此建成赢创亚洲首个氢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以抓住亚洲在氢能与电池领域巨大的市场与技术潜力。
同时,赢创还将进一步增加在华研发人员。夏赋良表示,目前,赢创在华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已大幅增长,预计到2027年实现研发人员总数较2022年翻倍。“未来这些本土研发成果不仅服务于中国市场,更将辐射整个亚洲乃至全球。”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夏赋良强调,“这些新兴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是赢创最重要的下游市场之一,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其中。同时,公司也为低空经济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并为机器人关节等核心部件供应特种塑料。此外,赢创正积极推动从传统燃油车材料向电动车材料的转型,比如发展电动汽车冷却管道材料、电子隔离膜与热分离材料等。
他表示,赢创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借助从常规产品转向“特、精、尖”产品,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在合作模式上,赢创推行合作共赢,通过设立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型创新基金等形式,联合中国领先行业的企业和政府,实现可持续增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